文/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作者/ 離離

近日,波士頓動力的網紅大黃狗Spot因為學會“做家務”而登上了微博熱搜。繼跨年夜的芭蕾小碎步之后,再次引起全網熱議。

圖片2.png

這次的“進化”要歸功于波士頓動力新推出的Spot系列三大新品──Spot Enterprise、Spot Arm以及全新升級系統Scout。軟件與硬件的同時更新讓這只大黃狗get了跳繩、撿垃圾、挖土種花、收拾衣服、寫字、拖重物、開關門等一系列新技能。

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機器狗似乎變得比真實的狗狗更加“聰明”,能做到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持續存在的孤獨

日益增加的功能加上機器寵物“飼養”方便,越來越多人選擇AI機器寵物作為陪伴。與之相應的,市面上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機器寵物產品。

Sony的電子機械寵物狗AIBO(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可說是機器寵物的“經典款”。從名字就可看出,這只“寵物狗”結合了人工智能技術。雖然最初幾代產品智能有限,但隨著AI技術的日漸進步,AIBO的交互系統也越來越完整,行為模式也和真的狗狗越來越相似。

前年推出的新款AIBO可實現平穩地行走、坐下、躺下、唱歌、跳舞、擊掌、叼骨頭、打滾,甚至裝死的功能。鼻子上的攝像頭帶有面部識別功能,身體則裝設多個由深度學習算法提供支持的傳感器,能評估周圍的環境并做出反應,還能在快要沒電時,自己跑到充電樁充電。但由于體積較小,其機動性較為有限。

最有趣的是,AIBO會像真正的寵物狗一樣不聽話,比如剛到主人家里時,它會假裝在家里撒尿,主人批評幾次后,它才會知道自己不能這么做。隨著相處次數和時間增加,AIBO能和主人的互動中學習更多經驗,變得越來越聽話。

而波士頓動力的明星產品Spot Mini雖然是工業用的特種機器狗,并不具備情感交互功能,但最初也曾作為亞馬遜CEO貝索斯的新“寵物”而走紅。

這只外型充滿科技感的狗狗擁有3D立體的視覺感知與360度全景視野。身上的傳感器使用SLAM導航技術,能即時定位和構建地圖,并驅動四肢,讓Spot Mini自動避開障礙物。其平衡感絕佳且體態靈活,能遠程操控,可在各種復雜地形上行走,還具備開門、取物、偵查等多種實用功能。

目前,這條網紅大黃狗已被廣泛運用在安防、交通、建筑、畜牧等行業,在建筑工地、警察局、石油生產設施甚至牧羊場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能將這樣一只價值7.5萬美元的多功能“工業用狗”當作寵物來飼養,也只有像貝總這樣的大富豪才能玩的起了。

今年的CES上,新創公司Vanguard Industries帶來了一只AI毛絨豚鼠Moflin,這款機器寵物有著黑色的眼睛和柔軟的皮毛,外型十分“療愈”,還會發出可愛的聲音。Vanguard Industries為這只電子豚鼠開發了一種獨特的算法,能讓Moflin持續通過傳感器偵測周遭環境以及與人的互動模式,并從無數的移動和聲音模式組合中選擇回應和情感響應方式,表現出它自己的焦慮、快樂和興奮等情緒。

除了上述幾款產品,近年還陸續出現了外形類似推土機的Vector、毛絨貓尾機器人Petit Qoobo、電子企鵝Lovot、機器貓MarsCat等各式各樣的AI機械寵物。在新冠疫情期間,這類療愈系機器寵物的銷量大增,而產品的多元化也反應了人們對于AI機器寵物日漸上升的需求。

理想生活的藍圖

機器寵物的需求上升主要歸功于AI技術發展以及現代人追求“簡便”的生活趨勢。

在人工智能與傳感器的“幫助”之下,機器寵物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電池玩具,其情緒感知與情感表達的功能越來越完整,自我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其運動能力、情商和智商甚至可能與真實的小動物比肩。

隨著技術進步,機器寵物的外貌、動作及反應越來越“真實”、“生動”,一些孤獨的人們開始能從這樣的互動中得到慰藉,情感需求也因此得到滿足。“當我女兒第一次帶回AIBO,并讓我‘養’它的時候,我幾乎覺得她瘋了。”妹尾太太表示。“在她的堅持之下,我還是這么做了。現在,我已經習慣它跟在我后面搖尾巴的樣子。AIBO已經成為我們家的一份子。”

或許剛開始會有一段從“玩具”到“寵物”等角色轉變的適應過程,但機器寵物的日漸普及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這種情感投射方式。2006年,AIBO因故停產,一些民眾甚至跑到Sony總部去抗議。還有許多民眾會為年久失修、無法使用的AIBO在寺廟舉行葬禮。

在陪伴需求同樣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與真實的貓貓狗狗相比,機器寵物只要一顆電池就能維持其“生命”和“健康”,沒有照顧的壓力或責任,不需喂食、散步、就醫和打掃衛生,“飼養”起來簡單且便捷許多。機器寵物的出現便為一些追求簡便又想要寵物陪伴的人們提供了新選擇。

一直以來,“追求便捷”就像一陣風,吹向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趨勢在家電用品的迭代更新上表現的尤其明顯。機器寵物作為廣義上的家居電子設備,也隨之變得更加“智能”。

各大家電供貨商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為基礎,不斷研發出讓人們生活更加簡便、效率更高的新產品,除了機器寵物,不少細分領域都逐漸出現相應的“智能化”。如用于清潔的掃地機器人、以影音娛樂為主要功能的智能音箱、其他像智能窗簾、智能燈具、智能空調、智能電視,甚至連蒸烤箱、洗碗機、消毒柜等各類五花八門的家居設備都紛紛貼上了“智能”標簽。智能家居的使用者也逐年增加。

圖片33.png

在智能家居產品日漸普及,種類逐漸細化的同時,設備的多樣化與彼此獨立卻似乎讓人們的生活離“簡便”越來越遠。各種家居設備的確更加“智能”,其總體數量也隨之增加,更加不方便操作。在家居用品整體的“進化”達到一定程度后,用戶開始需要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整合型產品及可聯動各智能家電的統一操作系統,來節省屋內空間并提升使用便利性。

于是,在家用智能產品設備整合的趨勢下,KODA的新產品正好踏中了智能家居與機器寵物這兩個賽道發展的交叉線。能夠同時滿足人們對智能生活的需求與情感陪伴的渴望,帶有部分智能家居設備功能又有機器寵物屬性的AI管家狗狗就此出現。

理想的新“寵物”?

去年十月,創新型機器人公司KODA Inc. 推出了全球首款去中心化AI家庭寵物機器狗“KODA”。與市場上的工業機器狗產品不同,KODA同時具備了實用性和情感互動的功能。

KODA的外觀型態與真的狗狗基本一致,具備爬樓梯與適應復雜地形的運動能力。其裝備了視覺攝像頭、液晶顯示屏、TVOC空氣檢測器與觸摸傳感器等多種傳感設備,這些設備讓KODA具有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能夠感受到真實狗狗能感知的全部物理世界。

除了基本的行走跑動與玩耍賣萌外,KODA也具備拍照、語音識別、智能安防、健康監測等類似AI智能管家的實用性功能,其搭載的高清攝像頭能360度實時查看屋內情況,可為之設定固定時間及路線進行巡視,當內置的空氣檢測器偵測到燃氣泄露和火災煙霧,會立即發出警告。它還能時刻監控主人的各種健康數據,提醒主人鍛煉身體。

最特別的是,通過使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引擎相結合的混合AI模型,以及網絡協同技術,KODA可以在保障數據及隱私安全的情況下實現自動成長與進化,“自行處理”在不同環境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協同處理網絡中每條KODA所遇到的挑戰。這種學習能力和多源機載傳感器也讓KODA在日常相處中,逐漸學會識別主人的不同情緒,做出符合人類習慣的適當反應,可在主人心情低落時給予陪伴和安慰。

而作為機器寵物經典產品的AIBO,也在新款中增加了拍照、智能家電控制與“巡警”等實用性功能,可幫主人構建家庭地圖,只要主人設定守護對象的面部照片、名字、區域和時間,AIBO就會在家中巡視,并向主人報告守護對象的情況。

若將KODA及新款AIBO視為帶有部分智能家居設備功能的AI機器寵物,三星的這款球型機器人Ballie則是帶有簡易交互功能的“移動型AI智能管家”。

三星將Ballie定位為“陪伴照護”機器人,球型的外觀加上內建的滾輪及自我導航功能可幫助其自由移動。僅有網球大小的它,可支持連接IoT設備、語音交流和控制,像是一個移動的智能音箱。

通過內建的攝影機,Ballie能自動偵測環境狀態并操作智能家電,例如地板臟了,Ballie便會自動識別并喚醒掃地機器人前去打掃。它還能通過內建的人工智能判斷現在的情況來發出對外訊息,如果家中有人發生緊急的醫療情況且無法自己尋求援助,Ballie可以代為發出求救訊息。

雖然Ballie被定位為“陪伴照護”機器人,但這顆小球的功能主要偏向智能設備的操控,其交互功能相對簡單。Ballie能通過語音識別主人的命令,并發出可愛的小機械人鈴聲作為響應;會通過攝像機追蹤主人動作而隨之滾動;也可在用戶要求下直接移動至他的手中。相較于機器狗狗KODA,球型的Ballie只能藉由聲音和滾動與主人互動,能發揮的陪伴作用較小。

KODA、Ballie的出現以及AIBO的新功能順應了家用智能設備整合的趨勢,也是智能家居與機器寵物功能相結合的新嘗試。以攝像機、傳感器為基礎的拍照及智能安防監測服務除了技術上較為成熟,也因應了近年逐漸上升的家庭智能安防需求。

圖片36.png

智能時代,AI機器寵物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進步變得越來越聰明,功能越來越多,寵物與工具的界限日漸模糊。KODA這類產品既不完全是寵物,也不全然是智能家居設備,相當于一項“新物種”。

這類“新物種”的存在也逐漸改變人類對寵物與工具的固有角色認知。AI機器寵物出現伊始,已經改變了人類對寵物及玩具的認知界限,部分使用者曾經歷一段時間的無所適從,在反復改變、調整他們對機器寵物的看法后,才逐漸接納“牠”作為自己的情感寄托對象。

現在,當“寵物”日漸“電腦化”“工具化”,人類是否還能繼續視之為情感寄托?畢竟“寵物”和“管家”的作用不大一樣,我們會期望AI管家操控掃地機器人幫忙維持家中整潔,卻不會希望自己“養”的“狗”這么做。因為“打掃”與“寵物”的角色不符,這樣一來,它就不再像狗了。陪伴主人并給予情感慰藉才是人們養寵物的主要目的。

就像智能音箱雖然能和用戶對話、互動,但大多數人不會把家里的“小愛同學”當作朋友。人們對接觸對象的固有認知無法輕易改變,情感投射對象的功能擴充對于某些用戶而言可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適應。

結語

KODA和新版AIBO做出了機器寵物與智能安防設備結合的新嘗試,而Ballie則是家用服務機器人的功能擴充。與智能家居的系統化聯動相似,隨著技術發展,人們的需求將由更少的硬件滿足。與家用智能設備的功能整合或許會成為未來機器寵物的發展方向,而以KODA為代表的AI管家狗狗已率先踏出了一步。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