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9 月 25 日下午 4 時 22 分,南方航空 CZ3001 號航班從大興國際機場起飛,成為該機場首個載客航班,也標志著這座歷時 4 年、耗資 880 億人民幣的機場正式投入運營。“智慧機場”再次在各大網站“刷屏”。
鑒于安全挑戰日益加劇,機場空防以及運行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作為智慧機場的關鍵部分之一,機場安防系統的建設得到了高度重視。同時,安防技術也在快速發展,新技術日新月異,經過“進化”的安防新技術也將為機場安防監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智能視頻分析自動監測異常行為
安防監控視頻智能分析旨在利用模式識別技術,加強對車站、機場的智能監控,及時發現機場內部及周界的異常行為并自動報警,從而減輕監管工作人員的負擔,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監測準確度,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同時,結合安防預案,對突發事件實現快速響應,保障現場安全。
例如,在煙火識別方面,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即可實時監測機場、車站等區域的煙霧和火焰,一旦發現可疑煙霧和火焰立即觸發報警,及時通知管理人員,做出應對措施,實現火災主動防控的目標。
此外,智能視頻分析技術還可以對航班地面保障的關鍵節點數據進行分析,監控航班保障全過程、及時發現運行問題、協調各保障單位和駐場單位,確保航班放行正常。
人臉識別:智慧機場“多面手”
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對經過機場特定區域的人進行記錄、管控,實時抓拍通過設定區域所有人員的高清晰人臉照片,并記錄下人員經過的時間、方向等數據。
刷臉進站則成為各大機場的“賣點”。和傳統驗票方式相比,旅客在購票后,只需身份證就能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實現“人票證”的三方對比,在進站口,旅客騰出雙手可以提行李等。同時,也進一步優化了“空地聯運”的出行方式,提升了“無縫銜接”的出行感受,使旅客在出行方式及出行體驗上,感受到航空與地面的一致性。
值得一提的是,人臉識別甚至還能夠提供人流量的統計功能,通過報表分析對人流數據進行多元化組合分析和深層挖掘,準確反映人流量變化趨勢,為機場管理提供準確及時的數據參考依據。
周界安防逐漸受到重視
周界安防系統在機場安防建設中占比不斷提升,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國內已有機場采用了以物聯網傳感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入侵探測技防設備,如具備先天無源、適應超長周界特點的光纖振動入侵探測器。
2020年《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通用機場達到500個以上。不難預測,未來1-3年,改造機場與新建機場配套設施的入侵報警需求都將迎來井噴式爆發。
參與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