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勤推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步入商業化階段后,在全球的創新融合概況,以及其對金融、安防等行業帶來的深刻變革。

《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報告顯示,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在最近十年的進展迅速,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步入全方位商業化階段 。包括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智適應技術等領域都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將給每個行業帶來全方位的變革。

這種變革主要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企業變革,當人工智能技術參與企業管理流程與生產流程,企業數字化趨勢日益明顯,部分企業已實現了較為成熟的智慧化應用;第二層是行業變革,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變革造成傳統產業鏈上下游關系的根本性改變;第三層是人力變革,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提升信息利用效率,減少企業員工數量。

 


 本文將深入解讀《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并對AI變革的兩個重點領域——金融、安防,從行業發展情況、AI賦能情況、產業情況等維度,分析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傳統行業。

AI+金融:提升商務效能,變革企業經營

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場景,金融服務行業的規則在人工智能的影響下發生了改變,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共同參與,構建起了更大范圍的高性能動態生態系統。也因此,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之間將形成一種深層次的信任與合作關系,提升金融公司的商業效能。

 

這種效能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傳統金融模式下,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金融風險大、借貸成本高等問題,創新技術應用于傳統金融業務,使整個金融行業的基礎服務架構得到改善,從而降低業務成本,提升服務效率;第二,出現多種形態的創新金融科技公司,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產品,覆蓋更多被傳統金融服務“拒之門外”的長尾客戶,使更多個體或者中小企業享受到更多、更廣泛的客戶;第三,吸引更廣泛、更多元化的參與者融入生態圈,通過搜集消費者大量消費、信貸數據對消費者信用進行評估,降低壞賬等金融風險。 

 上述三種效能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智慧投顧、智慧風控等領域。在智慧投顧中,主要以科技企業開辦、商業銀行開辦、基金與券商開辦三種形式為主,分別的代表有京東金融的“京東智投”、招行的“摩羯智投”、廣發證券的“貝塔牛”。在智慧風控領域,可將其分為互聯網公司、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這三類。而技術端的切入,除了前幾年較為流行的大數據、人臉識別等手段,聲紋識別也以一種強勢的姿態入局,如提供聲紋反欺詐的技術服務快商通,便已與平安集團、陽光保險集團、上海華瑞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達成風控業務合作。

AI+安防,強者恒強趨勢明顯

人工智能在城市安全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相較于以往的數字安防,人工智能安防系統呈現出實時性、智能化兩大特點,提升了公共安全管理力度。預計到2020年,安防企業收入將以10%以上的年增長率達到8000億元。人工智能安防領域的企業可以分為兩大類:產業或服務供貨商,安防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產品供貨商主要是提供整個安防系統某一部分產品或服務的企業。例如云從科技幫助某公安廳在地鐵、車站等重點場所部署人臉識別系統,可實現實時監控,布控與抓捕,不再需要人工對監控錄像進行事后排查、分析與決策,從而大幅提升效率。

安防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是指提供安防系統整體產品與服務的企業,這類企業實力最為雄厚,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華為為代表。其中,海康威視與大華是從智能硬件供貨商轉變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華為則是平臺型企業的代表。而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涌現出了更多科技類型,例如近幾年公安機關大力推動的聲紋庫建設,便是依托聲紋識別技術進行的搭建。為幫助公檢法行業在技術手段和戰法上實現創新,快商通推出行業定制化聲紋識別解決方案,包括標準聲紋采集、聲紋數據庫建設、聲紋鑒定等。能夠進行重點人員監管、反電信詐騙、反恐、刑事案件偵破、身份查詢與核驗。 

結語:

總地來說,近幾年有許多行業都在AI技術的發展中表現出了革新能力與創造能力,構建了各自的生態體系,并在賦能產業應用中實現了初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