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城市一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也許你沒有真切的感受到其中的變化,但事實上大多數城市早已開始轉變。
正如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智慧城市之于不同人、不同立場都會有不同的定義。
對于上班族來說,上班路上不那么堵,就是智慧城市;
對于老人來說,在家病倒爬不起來,能被第一時間送到醫院,就是智慧城市;
對于消防員來說,在火災剛有苗頭的時候就被自動撲滅,或者真正發生大火了,能一路暢通迅速到達現場,就是智慧城市的體現。
紐約大學的Anthony Townsend教授將智慧城市定義為:一個將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建筑、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我們的身體相結合,來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城市。
圖源:圖蟲創意
目前,我國已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共計290個,已基本覆蓋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2013年1月,公布第一批試點城市90個,后增補9個;2013年8月,第二批試點城市103個;2015年4月,第三批試點城市84個,擴大范圍試點13個,專項試點41個。另外,加之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的補充,截至2018年初,我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在規劃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而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數量也就1000多個。
智慧城市由很多子單元構成,因規模和功能的差異而形成不同落地形態,大致可分為智慧社區、智慧小鎮、智慧園區、智慧城市。
智慧社區是面向城市社區的一個新的模式,涵蓋了社區中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醫療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在很多場景下,智慧社區方案會延伸至居民家庭和個人生活中。
目前智慧社區參與方包括地產、物業、第三方平臺、服務供應商等群體,由于是接近家庭生活的“最后一百米”,智慧社區各類參與者之間會形成利益博弈,加上帶給社區居民較好體驗的應用產品不足,智慧社區在很多時候只是作為宣傳亮點和賣點,并未形成大規模落地的基礎。未來智慧社區建設運營的推進需要能夠協調各方利益的模式,并開發大量基于物聯網大數據驅動的應用和產品。
智慧小鎮則是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國內智慧小鎮建設如火如荼,其中以智能交通、智能公用事業和綜合產業為特色的一批智能小鎮已初露頭角。總體來看,國內大部分落地的智慧小鎮仍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聚集和部分垂直應用落地為主的階段,數據流動以互聯網和人與人互動的數據為主,很少已部署落地城市級統一的物聯網平臺,打通各個垂直壁壘,將各類政務、產業、民生的物聯網感知數據在一個平臺上進行分析應用。
智慧園區是園區信息化基礎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現形態。智慧園區建設的重點在于“智能”,通過信息技術和各類資源的整合,將“智能”滲透到園區建設與運營的每個細節,加強園區業務、服務和管理能力,創新組織架構,為園區鑄就一套超強的軟實力。
智慧園區一般建設園區級的運營平臺,該平臺需覆蓋多個領域,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園區安防、消防、通訊網絡、信息發布、管網設備能源監控、停車管理、自動化辦公等來實現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參數關聯、聯動互動、獨立共生。
智慧城市則是包含了各方面功能平臺的綜合呈現,包括城市中所有政務、產業、民生等方方面面。從過去經驗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建設一開始并不一定是大而全的模式,尤其是目前更加強調市場化、商業模式和持續運營。
實際上,通過落地智能社區、智能園區、智能小鎮這些小范圍的形式,從小處著手,在這些落地形態運營成熟基礎上可進行規模化復制,當各類形態規模化復制到一定階段,通過打通各類智能社區、智能園區、智能小鎮的數據和功能,逐漸形成一個大而全的智慧城市落地形態。
據《2017-2018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綜合影響力評估結果通報》,北京當選2017-2018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成為當之無愧的全國乃至全世界楷模。在此背景下,一年一度的建筑智能化盛會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簡稱:峰會),將再次在北京舉辦!屆時,知名智能建筑專家、國內外優秀的智能建筑企業將帶來滿滿干貨,圍繞技術創新、應用案例、發展趨勢等內容展開分享,共同探討智慧城市與智慧建筑實踐內容。
北京站
地點:北京·國賓酒店
時間:2018年 11月22日
主題: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實踐論壇
北京站參會報名:
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3458559767300
掃碼報名:
了解更多關于峰會內容,請點擊:https://summit.qianjia.com/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qianjiacom),隨時隨地知曉智能行業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