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4年12月5日由千家品牌傳媒舉辦的2014年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第三站在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隆重舉行。本站峰會主題圍繞“智慧城市與智慧社區趨勢論壇”的主題進行,活動現場吸引行業專家、廠商共同就這未來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區發展進行深入溝通交流。
2014年12月5日由千家品牌傳媒舉辦的2014年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第三站在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隆重舉行。本站峰會主題圍繞“智慧城市與智慧社區趨勢論壇”的主題進行,活動現場吸引行業專家、廠商共同就這未來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區發展進行深入溝通交流。
——智慧城市研究會會長教授 李林
以下分享智慧城市研究會會長教授李林的精彩演講
智慧城市研究會會長 李林 教授
近期在深圳落幕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正式發布了中國首部《智慧城市系列標準》,智慧城市在中國正逐步從概念變為現實,并有望借助國家政策紅利迎來井噴期。
李林: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今天非常有幸來參加這樣的一個論壇。
我最早在中國做智能建筑,十幾年前廣州的匯景新城我是總設計師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關于智慧城市的標準。我所從事的職業是研究信息化的標準,所以今天把我研究的成果,和我這次制訂的智慧城市的系列標準分享給大家。此部標準已在今年的高交會上高調的發布,得到深圳市的秘書長高博士的鼓勵的致辭。以下介紹下我對智慧城市系列標準的體系的研究和創新。
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有四個方面,一個是標準的意義。第二個是體系的研究,我認為我們對智慧城市的體系研究是有別于現在編制的這些標準體系的,不同體,這個也是我在新加坡研究很多年的一個成果。第三個是講講我們標準的創新,習主席一直在說創新、創新、再創新,所以我認為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在鼓勵我們一些企業和一些年輕人,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考慮到如何創新的問題。第四個是講講我們標準的編制過程,我們花了一年的時間,編制了現有的系列的標準,這次發布一共有25個專項標準。關于這些標準的有關內容,可以登陸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會的門戶網站進行了解。
標準的意義
我們做《標準》要從兩方面考慮,一個是規劃設計的角度,無論是設計師、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必須要有標準,如果沒有標準,就很難做規范的設計。所以我們一定會引用大量的標準,在設計的時候,第一就是引用標準,所以說為什么要做標準,指導、規范和約束智慧城市的所謂的規劃和設計。第二是智慧城市建設是系統工程,今天我是圍繞《標準》來談的,沒有太多講智慧城市建設,而是從《標準》的角度,把智慧城市看成是一個全生命周期的一個研究,因為它和別的不一樣,什么叫做別的呢?一般我們做《標準》的,不是做產品的標準,就是做技術的標準,但是智慧城市不是一個產品,也不是一個技術,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所以上次在評審這個《標準》的時候,我說了這句話,就是我們國家做標準的專家,對工程類的標準和全生命周期的標準不善于做這個標準。我們可以看一下,不管是3G、4G、DVD這些標準,無外乎是根據采用的某個產品,或者是采用的某個技術做一個規范和一個標準,但是智慧城市完全不是這個概念,所以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創新,在這個里面我會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們是怎么來創新的,怎么來把標準和建設工程和系統工程結合,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這個里面,我們只要理解一個問題就行了,就是標準是智慧城市頂層規劃的“頂”,我剛才講了,我們要做頂層規劃,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標準,所以標準是頂層規劃的“頂”,不是說做了頂層規劃再做標準,或者是用頂層規劃來指導標準,標準一定是要在頂層規劃之上的,我們理解這個就知道標準的重要性了,因為它一定會指導我們的頂層規劃。這是第一個問題。而且它會涉及到我們整個智慧城市建設思路、策略和實施行動的總路線。所以說它應該具有指導性、規范性和約束性,這是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于為什么要有標準的問題。
這個可以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從項目的實施,一直到標準體系,通過標準體系影響大的知識和建設體系、頂層規劃和建設實施,這是自上而下的東西,等會用一張圖介紹標準和知識、理論、實踐經驗之間的關系。
第二是標準,標準的重要性是指導智慧城市建設從規劃、設計、建設、驗收、運營全生命周期,翻一翻國家做的標準,住建部也做了《標準》一本書了,從這里面可以看到,涉及到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還是比較少的,因為全生命周期的標準一定是個系列標準,不可能用某一個標準來達到全生命周期的,所以在做標準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標準的系列化的問題,這個就是我們為什么取這個標準叫做“系列標準”,因為它不可能通過一個標準,或者是在若干個標準來達到我們的系統工程,整個全生命周期是有規劃的、有設計、有建設、有驗收、有運營的,所以如何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這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關于如何創新的問題。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了解標準的位置,具備做標準的基本要求的人,必須要有實踐,必須要有經驗,必須要有知識,必須要有理論,才能做標準。這些事實上我整個的過程都有經過,我經常講,我是三“斧頭”,我在智慧城市的方面,第一個斧頭就是實踐和經驗,新加坡的經驗,2008年做了數字東盛,2010年做了數字克拉瑪依,這兩個奠定了我的實踐和經驗。如果講知識和理論,智慧城市我寫了400萬字,400萬字是什么概念?就是知識,因為我們知道知識就是著作、論文和老師講課的教材,這都是知識。第二個是通過我的知識,我形成了整套的理論,我分了12個體系,這次習主席也講了關于裝備的問題,今年是最新講的,專門講到了關于體系創新的問題,很多人不太了解體系它是什么結構,是在的標準之中是處于哪個環節,所以說從這個里面可以看到,做標準必須要有基礎,簡單而言之,做的是智慧城市的標準,那么做智慧城市的標準,你必須要有經驗,要有知識,要有理論。所以我和國家做標準的人也有交流,可能他們有其他方面的經驗,但是對智慧城市,對某些專家可能是空白的,所以在這種基礎上,盲然做標準,是很難標準的,因為標準將會作為我們規劃的目標,將會作為設計的原則,將會作為工程實施的依據,它才會變成成果,而成果反過來變成時間往上走,這是完全循環的事,所以從這里就知道標準是在頂層的。而且它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經驗、一定的知識和一定的理論基礎,才能做標準。page
標準體系
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就講第二個問題,關于依據和研究的問題。
第一是國家有很多關于標準的法律,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去看,我簡單的介紹,我們國家一共有五類標準,有三類標準是體制內的標準,有兩類標準是體制外的標準,體制內是國家主導制訂的標準,稱之為體制內的標準,比如說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這個一定是政府來主導,這三類標準稱之為體制內的標準。另外還有兩類標準,是體制外的標準,那就是企業標準和企業聯盟標準,都是國家標準,所以說很多人問我“李教授,做的是什么標準”,我說“是國家標準”,因為國家標準有五類,這是在國家《標準法》里面說得很清楚,我們也是國家標準,只不過是體制外的標準,是由企業自下而上做的標準,也是國家標準。所以依據這個,特別是深圳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叫做《深圳企業標準聯盟管理辦法》,我們是按照這個來打造一個聯盟標準。如果是做標準的人都了解我在說什么,我們是出于一個《聯盟標準》。
那么關于體系的研究,對標準體系的研究,從文字上來講,掌握兩點,一個是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第二個是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我們的標準體系和以往做的標準體系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他們的標準體系是以產品系列,或者是某一個技術來編制它的標準體系,所以這次我也看到了不相干的,他們的標準體系,還是比較傳統的,還是從產品和技術的角度進行編制的標準體系。我覺得完全不能覆蓋整個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打造標準體系,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研究。那么我們這個標準,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因為這個標準我今天沒有帶,厚厚一本,這個《標準》有25個專項標準,有50萬字,我經常講標準非常重要,標準是講條文的,什么意思呢?我里面一個標準的條文,它可能有100個說明,比如說現在講我們是標準條文的,我們現在還沒有來得及編標準的條文,你們仔細看,一般標準都是有條文說明的,一個標準如果是10個字的話,說明可能就是100個字,所以標準和寫書不一樣,要把書里面最精華的、最核心的東西作為條文來展現,我們可以看一下國家有很多關于法律的條文,也是很準確的,不會和你說廢話,形容詞、名詞什么都沒有。所以我講這50萬字抵500萬字,所以把25個專項標準看明白了,實際上它就代表了一本巨著的,因為抵500萬字,如果把條文進行說明的話,那就是500萬字的概念。所以說標準它最重要的是能夠非常準確的用條文的方式來表述它的指導、規范和約束。
我在這里面講講關鍵詞,你就知道我標準的核心是以什么?。第一個是關于民生服務,有115次提到民生服務,特別是互聯互通服務。習主席在APEC會議上關鍵詞也是互聯互通的,有404次提到共享交換,70次提到消除信息孤島,25次提到避免重復建設,什么概念?25個標準,用604來除的話,每一個標準至少有20個地方提到互聯互通,也就是說反復的提互聯互通的概念,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最核心的就是互聯互通。所以我為什么把這個理出來,大家一看我的關鍵詞就明白我們的標準是在說什么。
標準的四大創新
第三是創新,講講我們的原則。關于分類的原則,時間的關系就不多說了。只講一下體系創新。首先引用習主席的話,當然這個也是最新的講話,在APEC會議上,習主席講了“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我們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所以專家評審我們系列標準的時候,請了13個專家,其中4個專家談到敢為天下先的問題,什么是敢為天下先?就是吃螃蟹,別人沒有做過的我來做,這個就是深圳的情況。所以說這次我們高秘書長高度評價了我們敢為天下先的這個精神。我們做標準也不是一帆風順大家都支持的,善意的我們接受,有想法的我們可以考慮,但是我們該做的事還得要做,因為我們看得很明白,因為做智慧城市沒有標準是不可以的一件事,我們必須要做這件事。所以說我們遵照互聯互通,我剛才講了604次提到了互聯互通。如果看標準的就知道,不是為了寫互聯互通才寫這幾個字,不是,我們認為很多條文之中,或者是在很多應用和平臺搭建之中,它需要這個詞。所以說我們第一個是遵照這個互聯互通的理念,第二個是我們發明了一個詞,就是關于智慧城市“夢”的概念,我們也要做智慧城市夢,我們要做智慧城市的夢,靠什么?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有標準,當然這個標準是不是對,是不是完善,可以討論,但是首先要解決有無的問題。
我認為我們做標準有四大創新,第一個是體系創新,第二個是模式創新,第三個是內容創新,第四個是發展創新。我在這里面因為時間的關系,簡單帶過。
什么是體系創新?智慧城市不是一個產品,也不是一種技術,而且智慧城市會涉及到框架體系、平臺系統,是一個巨系統工程,所以必須從系統工程和全生命周期來看標準,這就是創新,為什么?我的標準體系當然是按照這個由來的,但是我不知道別人要做的標準是什么,當然在之前是沒有的。我們的這個肯定是創新。而且在國外我也知道少數個別的國家有這種標準體系,但是他們沒有在智慧城市中形成體系,我們是形成了智慧城市自主創新的這套標準體系,非常重要,而且這套體系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就是解決信息孤島和重復建設,所以為什么要建設標準,就是要解決共性的問題,這一點上我認為是創新。
第二個是模式創新,所有的體制內的標準都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我們的標準是自下而上,由企業發起,我們就完全不同了,一個上,一個下,這個我們絕對是創新。因為這類的這種體系的標準,在國內有,但是這種成體系的標準沒有,比如說是做智能家居的,知道有閃聯,也有聯盟的標準,但是它是某一個產品的標準,但是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作為一個全生命周期來講,它沒有標準。事實上智能家居也可以做系列標準,從制造到運用,到工程,可以做一個系列標準,但是往往標準在一個標準里面并不能完全體現這些標準的個性化的東西。這就是關于體系的問題。可能我講這個創新大家就理解了,一個是上,一個是下的問題。
第三個是內容創新,什么是內容創新?因為我們的體系,應用和技術是在底層的,現在做智慧城市,急需的是指導類和規范類的標準,并不是技術類的標準,非常的龐大,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拿出具有指導類、規范類的標準,我們制訂標準的時候要有選擇,首先要把共性的標準選擇出來,這個也就是25個專項標準能夠在目前的階段,在頂層規劃、工程設計、項目實施階段會起到非常好的指導性的作用。
第四個創新,就是我們把標準和產業化聯系在一起,我們要通過標準來打造我們的產業鏈,打造我們的產業集群,這個往往我們很多做標準的并沒有完全考慮這個問題,比如說我們講智能家居的標準,因為這些標準應該是十幾年前,我曾經也是海爾的顧問,閃聯,海爾做標準,我李教授也是參與的,當然那時候站的角度還沒有現在高。我們可以從產品的角度,所以說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這么多年了,我們智能家居推廣的并不是很好,問題在哪里?就是沒有非常好的、統一能夠共同遵守的標準。包括智能建筑,做智能建筑我也是元老了,我1992年到中國來,到現在也已經20多年了,做智能建筑我做了無數,但是為什么很多智能家居80%不成功,是有原因的,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做一個像樣的標準。因為現在都講信息化了,所以智能化要和信息化結合的,不能按傳統的東西,一定要信息化,所以前段時間在深圳專門做了智能建筑新技術應用和BUM,我們已經講到了智能建筑新技術應用,講到了物聯網、云應用,我們智能建筑也是要創新,也要往前走的。page
標準的分類
我們的分類是按層來分的,我們分三層,從數據的角度、從信息的角度、從應用的角度,把標準先分層。
標準分為四大類,這就是講體系的問題,第一個是分層,第二個是分類,為什么分為這四類呢?這就是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看,做系統工程一定要從頂層往下分,我這張圖大家看得很明白,這是一個寶塔尖的概念,旁邊有一個數字,一般我們的標準分層,越往低標準越多,多到什么概念呢?就是1X10的概念,會有10個指導類,會有100個規范類,有1000個應用類,有10000個技術類。它涉及到的領域,涉及到的行業,涉及到的應用,也是按照這個來分的,所以說沒有體系分的話,技術類的標準就會亂,為什么要把體系建成寶塔尖呢?之間的關系寫的非常的清楚,而且所有的標準都是有后綴的,知道類的標準我們稱之為某某類的指南,規范類的標準叫做導則,往下是規范,再往下是要求,這樣的標準系列不會亂,而且框架可以看到,他們絕對是一體化的,他們之間是有關聯的,沒有關聯,那就是孤島類的標準。
指導類標準是什么東西,規范類標準應該怎么做,深度有多少,應該做哪些方面,當然在《標準》中第一個標準就是規范所有的,否則所有的標準就有問題,標準做起來就會亂,現在做一萬個標準都不會亂的,這個就是我經常講的,這個《標準》可以無窮無盡的往下走。但是每出來一個標準,我首先會分類,看你是屬于哪類的標準,你提的標準應該是屬于哪個層面的標準,所以我想這四類的標準應該是這樣的。
這個是應用類的標準,這個是技術類的標準,特別看一下技術類的標準,技術類的標準主要是強調軟硬件產品的技術要求,包括軟硬件產品的技術性能、參數、指標等,它是這一類的東西,當然我們指導類的標準,在這些頂層的標準里面,不太會涉及到底層的問題,因為我們有下面的底層標準來支撐它的。所以剛才我們講為什么急需解決的不是技術類的標準,而是要解決智慧城市怎么建,如何建的問題,這些必須要靠指導類和規范類標準來完成。
標準的特點
這個是簡單的結構圖。
最后是《標準》的特點和步驟,一年我們做了哪些事情,和大家匯報一下。
我們的《標準》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自下而上,企業為主。第二個是我們是知識產權型的,什么是知識產權型標準呢?叫做共同認同、認知標準,講個最簡單的UL標準,UL標準是真正的企業標準,是一個加盟的標準,你要想用UL標準,上面貼UL的商標是要付錢的,要加盟的,要認可我們的標準,這個標準就不說了,而且現在的臺階越來越高,這個就是我講的是一個自上而下的企業標準,而且是知識產權型的,所以說我們的標準也是知識產權型的,我們和國家標準不一樣,國家標準是誰都可以拿來用,我們是不行的,我們是要簽協議的。第二個是每一個標準之間的條文是完全銜接的,這樣的標準寫出來不是一個系列標準,所以我們的特點就是系列化、標準化、成套化。第三個是解決,我們的標準要解決互聯互通、共享交換的問題,而要消除標準孤島而導致的信息孤島、應用孤島、功能孤島。標準是頂層的東西,我們頂層東西都做成孤島了,下面讓別人實施,那肯定是孤島了。所以說我們的標準最重要的問題,我的標準之間要是一體化的、系列化的、成套化的,而不能是一個單獨的標準。我講的很明白,現在做的90%以上的標準都是孤島的標準,因為有不同的人在編,不同的機構、不同企業在編,但是頂層沒有人統領這件事,因為它不是系列標準。當然最后一個,我們在標準之中,我們特別注重于頂層規劃和系統集成。這是我們標準的一個特點。
我們大概還有幾個步驟,比如說找引用文件,第二個是編制大綱,編制條文,之后是審查和發布。
這個是一些照片,這個是去年的11月初籌備,12月份開了第一次籌備會,然后每個月開一次工作會議,一直開到上個月為止,第10次會議,這個月我們開始開了增補修編的會,我們每個月開一次會議,因為我們需要協調,我們有一百多家企業參與標準的編制。而且我們請了國家級的專家做我們的顧問,給我們提意見,我們開過三次的專家座談會。
另外我們和國家也要掛鉤,這個是國家國標委主管孫維,我和他去做匯報。而且他非常贊同我們創新的做法、標準的做法。
還有我們國家有智慧城市總體組,組長叫做呂衛峰,我們馬上將去北京給他匯報《標準》先行先試的問題。
這個是聯盟主席姚院士,專家評審之前,專門和專家溝通,給他們標準,讓他們去看,讓他們提意見。
這個是我在專家評審會,之前做了一個國家級的專家評審。
這個是十六屆高交會上高秘書長做的講話,高度評價,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就是“這個《標準》就應該是一個國際標準”,第二句話,他說“這個標準可以管1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高博士是懂信息化的,他看了這個標準,他覺得這個標準是有含金量的,所以說我在這里面不是推銷我的《標準》,我們可是很厚一本的。
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qianjiacom),隨時隨地知曉智能行業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