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演講嘉賓: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綠色智慧建筑組長程大章,演講主題:智慧城市頂層設計。
2013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于12月10日在廣州中國大酒店盛大舉行。作為智能建筑行業第一會,無論是從規模、展商級別、還是討論熱度等都堪比往屆,現場迎來了來自各地的智能建筑行業的設計院人士、系統集成商、渠道商、廠商、終端用戶等專業觀眾超過800余人,共同探討智能建筑最新技術及其應用分析。
在本屆高端峰會上,現場嘉賓與觀眾共同探討了智慧城市、云計算、物聯網、微智能等業界熱點話題。其中涵蓋綜合布線、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安防、建筑節能、系統集成等相關細分領域。其中來自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綠色智慧建筑組長程大章于現場探討分析了智慧城市頂層設計。
程大章: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非常高興參加這次的千家網的峰會。
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綠色智慧建筑組長程大章
如今,智慧城市在中國非常火熱,中央各部委大力推行智慧城市,對智慧城市的褒貶不一。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智慧城市頂層設計,主要的內容,一個是為什么我們智慧城市需要頂層設計,二是頂層設計的概況。中國世博展示了世界上存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方案,智慧城市是在城市的各個核心系統里面加以整合,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生活,采用發展和管理的模式。大家都認為這是構象未來城市的形態,對這樣的形態抱有非常高的期望。
首先, 15年前推行智能住宅小區,建設部提出智能小區必須配備水電、燃氣,這個建設在全國投入超過30個億,但是這個遠程現在沒有持續下去。為什么呢?因為抄表影響居民生活,有不法分子假冒抄表影響住戶的安全,自動抄表使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技術上認證的話,技術是可行沒有任何問題的,那么即是好事又是可行的事情為什么失敗呢?
政府規定三條遠程,房地產投資建設給水電、燃氣用。系統需要維護升級,大家都不愿意為這些系統買單,所以這個系統建成一兩年之后就癱瘓了。通過這件事反思:技術的先進和工程實現的可行性、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這是體制和機制的問題,在建設這個系統的時候要明確,現在很多智慧城市的項目,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信息系統要實現的功能是好事,技術的難度是可行,但是是不是可持續呢?
我們必須同步考慮建設和運行的體制和機制。在中國我們各個地區有文化、經濟的差異,感知網絡、通信、云計算,這些技術概念整合了,不一定能建成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不提建筑,沒有建筑何來城市,沒有扎實的建筑和智能住宅小區,怎么支撐智能建筑的運行,所以智能的建筑是很重要的,當然應該有信息中心的支持,有各種各樣的信息應用系統。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核心就是智慧城市的建設和運營。信息的應用把信息的分層,就是需要運行管理。像道路監控和交通管理、停車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的監控系統、能源系統、水務系統、市容衛生管理系統,包括智能化系統,這些都是屬于生態城市并行管理需要的。還有一類是公共信息服務類,包括城市公共場所信息發布系統、城市網站、智能家居等等。最后一個是產業發展支撐類,涉及整個社會的運行。
智慧城市的運行有哪些角色,經常看到智慧生態城市的運營商是哪個企業,實際上智慧城市的運營中有企業,但是正確路線更多是由非政府機構來做的,因為很多事情政府可以主導,但是政府不可以親自操作。企業參與,但是不能壟斷,非政府機構可以實現政府下達的工作要求,為老百姓服務。智慧城市里面的角色,隨著政府職能的改革,智慧城市不是被動的被管理、被服務,而是要參與智慧城市的運營。
關于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是什么意思?其實很多系統,比如平安城市,我們在一個建筑物里面有安全防范系統,如果跨出建筑物,必須要跟城市對接,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架構就應該是從上面往下進行設計。因為在每個建筑、每個住宅小區所提供的安全信息應當跟城市是對接的,所以智慧城市大量的應用系統從上往下的。頂層設計原來是系統工程學中的概念,現在放到工程學。建設部做的國家試點工程量非常大有103個國家試點工程。在這種情況下,各界政府是非常關注、非常的熱情,希望通過充分的信息化提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水平,這是一個良好的愿望。但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路要改變,包括我們這個行業的人要從建設走到社區、城區,城市化的思路也是要改變。一個建筑里面底盤我做主,城市里面這個底盤你做不了主,這個必須要有建設與運行的體制來支撐,這就是我們所謂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要建立保證運行質量的架構體系,在生命期使用比較低的資源成本構建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建設要符合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充分支持創造生態和諧的城市運營發展。系統建起來以后,生命期使用的是多少,一旦走上信息化的道路是不不歸路,而且是要不斷的投入的,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都是具有這樣的特點。
智慧城市系統來源于運行視圖,要確定人員的管理、組織架構和人之間的關系。智慧城市的規劃有效期并不長,三到五年就會發生大的改變。在很多地方,做很宏偉的智慧城市方案,實現智慧城市的時候必須要確定有價值、有條件、有能力實施的主題,在最短的時間里面做好。因為我最近也參與了三十幾個智慧城市的討論,發現一個大的完整的智慧城市的企業基本都不賺錢,而且要掏錢的,智慧城市里面我們看準了城市需要的某個系統,我把這個系統做好是可以賺錢的,這符合市場的基本規律。
中國的智慧城市不是從零起步的,在做頂層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跟已有的數字城市企業對接,中國的設計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很多國家的電子商務不一定有我們做的這么科學、系統。現在智慧城市必須要跟已有的數字城市系統對接,避免資源的浪費。很多政府、方案提供商都做智慧城市,讓某個區、某市、或者某個縣成為一個智慧城市的智慧高地,都是胡說八道,通訊是全城全網的而不是單獨的一個系統。
把分散在業務流程中的所有信息進行匯聚,這個基礎上實現所謂的信息系統、應用系統之間的協調和,很多在智能建筑的操作里面努力做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這個事情做的不好,有很多建筑只是看看,因為我們的管理沒有達到精細化的管理。在城市里面也是一樣,現在很多城市的應急智慧系統,如果可以信息匯聚進行協調的話,就已經做的很不錯。如果真的要做到智慧的話,那么必須對信息進行數據挖掘,根據城市面臨的突發性的問題提供一些優化的決策,來解決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全國的智慧城市里,要真正做到這樣的層面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信息階層就很有問題。因為實際上政府的調配風格、商業利益、信息的安全和業務流程操作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規則慣例,要把體制搞清楚,體制包括政府、非政府的組織和相應管理的制度,機制就包括社會機制和保障機制,很多地方都想建設智慧城市,但是沒有錢,如果沒有這個物質的保障條件,智慧城市也只是紙上談兵。
因此我們說智慧城市的技術是高風險的,因為所謂都在網絡架構上,數據要共享,網絡發生崩潰以后,如果信息安全發生問題的話,就會出現很嚴重的影響,智慧城市不是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中國的發展需要載體,三中全會提出要改變方向,但是現在的城市,無論是大中小城市,智慧城市的運管都需要一個標準,我建議大家如果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話,可以看建筑出版社出的中國智慧城市研究的書,還是把相關的很多問題做成一個標準的書。
智慧城市是人類新的城市,這是我們支持城市經濟和發展的工具,要把工具當成保鏢。在推進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必須把體制、機制、法律、文化、市民與管理者素養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建立新型的領導力與相應的倫理,避免所謂的智慧城市干擾人類文明的進程,把智慧城市的智慧做的更好。
我報告的就是以上這些內容,謝謝大家!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qianjiacom),隨時隨地知曉智能行業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