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由千家網與千家品牌實驗室聯合主辦的2013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北京站活動于11月28日在北京國賓酒店隆重舉行。本屆北京峰會主題為“綠色智能建筑技術應用論壇”,聚焦綠色智能建筑新技術與應用。活動吸引了來自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智能建筑行業專家、設計院人士、系統集成商、渠道商、廠商、終端用戶等近600人齊聚一堂,眾多行業知名專家與品牌企業高層與參會人員共同探討了綠色智能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
由千家網與千家品牌實驗室聯合主辦的2013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北京站活動于11月28日在北京國賓酒店隆重舉行。本屆北京峰會主題為“綠色智能建筑技術應用論壇”,聚焦綠色智能建筑新技術與應用。活動吸引了來自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智能建筑行業專家、設計院人士、系統集成商、渠道商、廠商、終端用戶等近600人齊聚一堂,眾多行業知名專家與品牌企業高層與參會人員共同探討了綠色智能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
以下是浙江省特聘專家楊永耀帶來的題為《智能優化建筑能源管理 打造綠色低碳智慧城市》的精彩演講:
浙江省特聘專家 楊永耀
【楊永耀】: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智慧城市關鍵技術與智慧建筑的相關話題。
我是第一個用智慧建筑這個詞的,這可能會有爭議。我在不同的場合也呼吁過,智能建筑發展十幾年接近20年了,是不是應該本質上有一個提升?其實智能跟智慧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慢慢地向這個方向來推進。
我是中控信息公司首席專家公司主要負責總體技術上的架構。中控信息公司成立比中控集團晚了6年,是一個規模不是太大的公司,它是秉承了中控集團的特點,是高技術和創新型的企業,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城市的信息化。但這并不代表現在做的項目已經達到了智慧的程度,但通過目標實現了智慧的發展。它包括了城市交通、軌道交通、杭州地鐵、高速公路等。另外,比較重要的業務是智能建筑、環境水務等都是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在信息化的領域都會把中控信息公司的特色控制即使是樓控產品也是秉承了工業過程控制的高標準、嚴要求、高可靠性的總架構。比如說在交通控制上,怎么樣最佳地配置,怎么樣使各個交叉路口信號很好地協調,在路口控制的基礎上眼光應該著眼遠一點,所以下一步我們做了整個城市的交通誘導,然后是整個信息的預判、模型。我們的項目之一西溪濕地是非常知名的,它有很多的設備比如說船舶、停車位、水閘系統我們都把它綜合到標準的旅游項目,進行設備的自動控制。前面也介紹過中控的生產線的控制也已經把信息化這塊完整地結合到原來的基礎自動控制里面了。
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智慧城市的核心點。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非常簡單,如果對周圍的環境不知道不可能得到智慧的決策或者是智慧的思考。此外就是要互聯互通,因為智慧的系統范圍都是比較廣的,它需要有比較好的完整的網絡連接來全面感知并互聯互通共享,這樣必然造成大量的數據。如果大量的數據堆積,里面蘊含了很多非常有用的信息,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就變成智慧城市的核心技術,在新的環境下如何來應用現在已有的技術來開展新的應用、新的探索。
智慧城市關鍵性的技術就不外乎全面感知、互聯互通、數據挖掘、創新應用協同運作,比如說物聯網里面有一個RFID,比如說無處不在的視頻、照相,我們對GPS現在幾乎是所有的智能手機上都加載了,我們道路上的雷達、攝像頭、二維碼、搖桿,不同的需求會設想來開發一些不的處理方式。
為什么智慧城市現在已經達到了技術上的無障礙,非常重要的基礎是現在的網絡通信最近20年發展是非常迅速的,移動手機從剛剛出現到現在也沒有多少時間,但發展的速度非常快的。物聯網在中國也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政府做了大量的規劃和布局,由于通訊網絡的便捷以及互聯性提高了以后,很多新的應用都應運而生,包括現在的微信已經拋開了傳統的價值,變成了人類相互交互信息傳遞的有效途徑之一。云計算技術是一步步發展過來的縮影,從70年代、60年代的大型計算機,那時候的計算機是龐然大物,專門要造一個很大型的機房,很嚴密的空調和防塵設施,而功能是相當有限的,后來小型計算機以及不久前的個人計算機,個人計算機的普及為計算機開創了很好的局面。現在在網絡的條件下,其實前面感知的數據量的條件下,個人計算機、小型及及、大型計算機、單列的都沒有辦法或者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現在所面臨的任務,現在就變成了云計算技術又應運而生了。
云計算目前非常熱門,而且已經從三年前的概念性的炒作,過渡到現在很多的應用已經實實在在應用到了各行各業,包括了現在政府運行的政務運營系統,包括淘寶的銷售系統。它的特點就是資源是靈活充沛,可以根據客戶需要、隨時可以擴展。
早期的云計算中心,就是大型計算機也沒有辦法來完成它所需要做的事情,而且系統不擴大了以后,大型計算機的架構來擴展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所以就想了做了很大的開發,結果就變成了照片上的堆上無窮多的個人電腦以硬盤、存儲為核心的計算,然后通過高速的通信電纜把它連接到一起。這個架構一起來以后,馬上嘗到了甜頭。整個計算中心的可靠性就非常高了,因為里面的資源可以自動分配,對整個云計算里面的節點、狀態可以自動檢測,在系統設計的時候可以保證這個集群里面如果計算機的故障率少于10%的話,系統的運行功能一點都不會受影響,盡管不斷地出現故障,實際上維修是很簡單。系統有一個檢測的過程,到規定數量的計算機壞得差不多就跳線,告訴操作工,操作工也是不需要技能的,對這個新的計算機上面有標記的計算機線滑下來,后面地重新整合,開始做成效能化的設備。基礎架構可以看到還是大量的分散型。很多的云計算中心是像大量的發電廠,有很多的冷卻的設備,往往是放在水利比較好的地區,為了部署云計算一個非常好的趨勢是開始把計算機做成車廂,創建私有云這是非常高級的部署。
page
下面我想談談數據,大數據經常可以看得到是4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大數據中心可能比足球場還大,數據量非常大,數據類型非常多,有不同類型的設備有圖形的、聲音的各種各樣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因為這么多數據大量調節的話,實際上數據里面相對有用的知識用度是非常低的,增加了大數據應用的難度。國外搞得比較早的公司比如說亞馬遜,國內阿里、華數是起步比較早的。為什么起步相對較晚的Google這么有影響呢?現在大數據的模式跟互聯網的應用模式差不多,是盡量想辦法免費地提供使用的。企業為什么會做這個事呢?用戶里面是隱藏了大量的有商業價值的,這樣提供這么多免費的基于郵件的、文件系統的是在這里面用了大數據的技術,挖掘了所有用戶的信息,回頭再設計產品和廣告人家愿意付錢,是以這樣的方式來盈利。包括有其他一些公司,因為大數據因為拼云計算而盡管暫時沒有利潤一上市,像美國這樣比較理性的國家市值也是超乎人們的想象的。大數據跟云計算的是相互關聯的,大數據是云計算的基礎,云計算如果沒有大數據就沒有用了,大數據如果沒有云計算價值就沒法來挖掘了。
接下來我想說一下高清視頻,城市里面遍布高清視頻,隨著視頻數據的大幅度的增加,做大硬盤的廠商很多。高清視頻分析能夠容易的找出圖像,可以把前景用后臺的數據分離開,也可以把人都要騙過去的假像過濾掉,包括門禁系統和高檔的辦公場所的身份辨識,都可以做到用視頻來分析。可以想象到如果有這么多自動的探頭而不是靠人工辨別,因為人是很習慣圖像的,尤其是動畫。如果有一個槍擊案,視頻可以幫助警方偵破案件,如果靠人工非常低效的。另外一個技術是控制系統,智能建筑核心就是自動控制,但是在信息化包括智慧城市里面的信息系統,沒有控制的系統不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系統。因為前面幾位專家都說到,我們可以用數據技術來檢測,關于上下班的能耗的問題,我們有測量系統有狀態反饋,最后通過今天的反饋反饋到前臺。這是六七十年前的技術,現在控制從系統的角度、從應用理論的高度、系統的復雜程度、從網絡都被利用到這里面去,智慧控制系統核心還是在這里,只不過現在的傳感器都已經成網了,數據里面除了簡單的檢測還有很多數據模型和挖掘,決策里面我們也引入了智能優化的技術。
目前的狀況是不同系統之間不兼容,城市的角度就更加如此了,智慧城市的標準體系是有一個良好的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這就類似于與蛋的問題,因為建一個標準需要有全面的了解,否則很難勾勒出標準,而且標準建好了,可能最后應用不能得到效用。但是現在要建智慧城市也沒有對它有很深的接觸,這個問題怎么解決跟多的專家學者也在思考。1998年提到非常時髦的概念就是數字城市,不僅有真實的還有虛擬化的。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后他們就感覺到整個形勢非常悲觀,原來他們賺錢的東西都不行了,房地產也下來了,怎么樣來振興呢?當時IBM公司就提出美國總統科技委員會提出把這個產業上能把經濟振興起來。當時做了一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這就是現在智慧城市的一個起因。中國的智慧城市或者是新興技術發展政府這么重視,還要感謝溫家寶總理,他是身體力行為了推這個事情做了很多的工作。2011年很多的城市開始規劃,2012年住建部開始智慧城市的試點啟動。因為智慧城市是非常復雜的大系統,城市里面涉及到很多很多不同領域的應用優勢,有政府的管理、有環境、有醫療等等,現在基本上實施的話還沒有看到某一個城市真正地能夠把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做好,現在有很多頂層的規劃,在我的理解來說也僅僅是一個規劃,而且規劃的可行性現在也沒有驗證。還有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的投入,因為這幾年的交通情況惡化得太多,車也越來越多,剩下的是智慧公共事業,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育,還有就是公共安全。
美國在1984年開始了智慧建筑,主要是為了舒適然后有了傳統的暖通、給排水、消防、保安、供配電、照明系統。我們國家也有關于智能建筑的標準,國標里的定義是把職能建筑作為一個平臺,信息化應用、建設設備管理系統、集成體是基本的智能建筑。通俗的說法是樓宇完善的自動化系統有叫3A的有叫5A的。這塊就是5A系統的大致的分配,中間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自動化系統里面構建組合到一塊的綜合布線,這是樓宇系統里面的。
我在1992年,到英國做了20年的研究,從副研究員到研究員到資深研究員,自從2012年開始才真正地想把以前學的東西應用到工程上來,我主要從學者的角度來講智慧的發展。前面有幾個公司,尤其是跟國外有關的公司,像施耐德還有西門子都提出來,現在包括自動化系統的綜合集成這一塊是要加強的,因為只有集成把系統作為提高,把幾個自動化系統融合在一個系統綜合起來。剛才好像是施耐德里面提到的辦公大樓的,基本上安防燈光控制都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都不用完全分開來考慮。
第二,控制技術還是要加強,比如說一些遠程控制,比如說一些燈光的觸摸照明、產品的控制,現在有計算機技術網絡以后,只要你想得出來就已經做得出來,這是思想上真正接受的問題。很簡單的一個房子外面看起來很好,樓控系統應該自動地知道,也知道這里面的溫度,今天從早上開始到現在已經8個小時了,想知道這里面的人有哪些人已經堅持住了,都很疲勞了,也知道有些人已經睡覺了。可不可以從樓控的角度看看這種場景觸動一下,有一個虛擬的問題,我們既可以做到不開窗也可以把風搞進來,如果有一定的溫度的氣流的話,這里面的空氣也可以流動起來,可以有一定的變化。
第三,可以隨心定制。
第四,口袋里的智慧建筑,把原來樓宇的五個A打亂掉,可以把感知的信息都用起來,通風取暖制冷是一樣的考慮,當然這個結構上要做比較大的探索。把所有的設備功能不再是單一的共享。還有家庭能源系統把信息很重要地給用戶,什么時候的用電是價格高的,什么時候是低的,可以提醒客戶什么時候應該不用這個東西換到其他地方來用,可以把它交給人員管理系統。城市能源管理系統必須跟其他的系統必須要匹配,要有不同的能源需求。以后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哪天不開車也可以盤活電量。我們希望從現在的智能建筑的角度往前思考,我們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智慧建筑。
我的匯報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qianjiacom),隨時隨地知曉智能行業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