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美國康普中國區技術經理溫健釗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廣州站演講以下是溫健釗先生的演講實錄:溫健釗:剛才聽了普天的曾總這樣鞭策自己,我們作為中國布線的發明者,一定要做出更好的布線產品,支持我們的網絡通信。康普的技術從過去到現在都處于領先地位,包括布線的里程碑、MDM的技術,都是作為制訂者出現的,所以在一些成功的...
——美國康普中國區技術經理溫健釗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廣州站演講
以下是溫健釗先生的演講實錄:
溫健釗:剛才聽了普天的曾總這樣鞭策自己,我們作為中國布線的發明者,一定要做出更好的布線產品,支持我們的網絡通信。康普的技術從過去到現在都處于領先地位,包括布線的里程碑、MDM的技術,都是作為制訂者出現的,所以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上,康普還是有經驗的。康普十年前在美國已經發現數據中心這個行業是未來增長很快的行業,所以康普在中國大概是在六年前著力于發展數據中心的行業。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大型的數據中心,康普都有參與其中。全國大型的數據中心合作伙伴,還有一些三甲集成商,也是我們的伙伴。
這里談一下數據中心為什么要用綜合布線?第一,以前數據中心只是機房,是長跳線的結構,但是這個線纜混亂,讓網絡管理人員很頭疼,因此我們需要有一些在數據中心上的綜合布線原則。這個原則跟剛才張宜老師說的有一點很切合,就是綜合布線也要分區域,有功能分區、業務分區、管理分區。不同的類型根據客戶有不一樣的需求分區,比如一些機柜是提供高密度的連接或者是刀片的連接的。一個綜合布線機柜究竟做多少個銅纜端口,這些沒有辦法預計,就像我們房子裝修一樣,發展商即做普通裝修的房子、豪華裝修的房子、別墅又做高層的住宅,各取所需,選擇不一樣的配置和類型。數據中心設立這個區域概念也是一樣,每一個機柜的配電、冷通都是不一樣的。設備進來,可以進到需要的設備空間,這就是區域的概念。機柜實現跳線,能讓機房的綜合布線不會很亂,這樣才能提高整個綜合布線,包括數據中心的管理。區域劃分,我們可以在一個大平面上分開每一個城市北面、南面、東面、西面。比如平安、深交所的數據中心,都是分開區域,當然也可以根據一個樓層分,這是按照物理位置分區的概念。傳統的TIA94版本里面是五個配件的區域,這個配件區無法剛才分區域的布線,因為區域多了,之間的連接跟配接的地方就多了,那么怎樣解決呢?TIA942 2012版本可以通過IDA跟MDA和外面的通信連接起來,因此他的跳接比外面的多了一對,這樣可以使我們的數據中心,或者是運營商的機房多了連接性和靈活性。
有了IDA的概念提出,就需要我們綜合布線要支持多個鏈接和更長的通訊距離,所以康普推出的易連接產品,在40G、100G的情況下,比標準的OM4支持大于三倍的連接技術量,而且傳輸的距離可以長121%,因此在數據中心無論是設計、施工、使用上面,都會發現用康普的東西設計余量比較好,使用和管理余量更大。
在預連接方面,在網絡上提供的系數也比標準的更強。今年最新的100G是用OM4 100G的傳輸在實驗室環境做到620米,這是未來高速傳輸的一個領先技術。回到我們具體的綜合布線的設計,這個網絡我們知道是LAM,其實還有一套是SAM網絡,數據中心的布線這兩套網絡都要涉及到。傳統的LAM有接入等,他的架構會做一些獵頭柜的設計,按照剛才的設計是分區域的。每一個機柜都是做綜合布線的,到了獵頭柜,黃色的線纜通過跳線,交換區域和主機區域形成一個三層的結構,這個就是綜合布線傳統的套路。有了這幾個套路之后,就不會存在不兼容網絡應用的問題。在網絡的獵頭柜里,每一個機柜都要跟獵頭柜有一個接入的通信。這里面我們發現有一個短通道的概念,這個動畫演示了這個布置,這個有一個100米長度的限制,但是有一個15米的限制我們不知道,就是不能短于15米。超過100米長了不通過,而短于15米也會影響我們的通信。在機房的獵頭柜區域里面,你連接之后發現有一個短15米的問題,對上面橋架的壓力和管理都有影響。康普提供了一個沒有短鏈路問題限制的產品,這也是康普的技術含量之一。
第二個是SAM的網絡結構考慮的要點,在國外有兩個概念。國內是直接連接到SAM交換機的結構,就是說SAM的存儲和SAM連接的服務器,都是通過MAD合一塊的通信執行的,這樣就會碰到壓力。線纜在這個位置上比較密集,我們設計和安裝數據中心的時候考慮什么問題呢?這么密集的地方,有一百個機柜的線纜都要回到這里,這個橋架壓力是很大的,怎么避免這個問題呢?要考慮這個線纜提供的產品是不是比較細,你會發現用細一點的線纜,同樣的性能、同樣的材料,空間可以填充更多,而且這個是不規則的,也有圓形的。這個代表橋架,圓形的線纜同樣的數量可以放的下,但是別的線纜就放不下了,所以選擇圓形的線纜更好。
其次光纜方面有更好的選擇,圓形的比其他形狀的線更有優勢,帶狀的光纜容易折彎,所以選擇預連接光纜的時候要考慮線纜的結構,這是很多人不注意的,只注意性能,沒注意線纜的結構也會造成嚴重影響。
目前數據中心用的大都是傳統的LAM跟SAM的架構,但是網絡還是不斷的發展,會發展到云計算的扁平交換架構,這樣就可以做到無阻塞,對綜合布線的要求就更高。所以TIA94-A今年公布的標準是用K6A的萬兆銅纜,光線的連接器是一芯到兩芯的應用,是兩芯的就是MPO連接器。這個就是網絡標準802.3BA定義的四萬兆、十萬兆通信協議的接口標準,這個如果用動畫看起來,會發現40G是這樣傳輸的,一個MPM標頭,里面已經裝了十二芯的光線,這樣就可以達到40G,100G也是一樣的道理,就是十個芯發、十個芯收,這就是萬兆的。這就是康普提倡的預連接的方法。
數據中心在管理方面,剛才前兩位廠家同仁都說了智能配件系統,這其實是一個行業的發展,智能系統是把底層的物理連接和網絡LAM、SAM連接聯系起來,就是綜合布線的整體情況。這一點,行業上是認可的。因此在國際標準里面,比如說最新的606B,原來是606A的,這個是管理上的標準,里面專門提到了AIM,這套系統是智能配線系統的描述,所以我們以后用這個系統或者采用這個系統,就有標準了。在ISO里面也提到了AIM系統,也可以做到這個標準里面提到的要求。在50174標準里面,也提到了實時的標準,在這個機房里面是可以使用的,所以這個標準里面都提到。
云計算里面傳統的架構是物理機一對一的方式,剛才有人提到虛擬機之后,怎么對應多對多的形式,這個對應關系怎么找呢?智能布線系統可以把這個對應關系比較好的管理、對應起來。康普十年前就提出綜合布線系統,到目前軟件發展到第七代,有光、有銅等,管理器已經升級到觸摸屏,大家可能用習慣了智能手機,所以我們管理器在機架上可以通過觸摸屏的感覺單元察看整個綜合布線的連接情況和狀態,軟件也切合了Ipad、安卓的系統,所以我們設計的Wed2.0是可以直接在現場用平板電腦,然后通過瀏覽器直接連接綜合管理系統。
因此,綜合布線在DC2.0的設計里面要關注幾個分區域,由于有TIA94-A的出現,要求支持多連接、長距離,所以獵頭柜可以考慮在集中布線里面在橋架上鋪線的密度、可靠和可管理性。數據中心三個廠家的介紹都提到智能布線,可以看出智能布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謝謝大家!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qianjiacom),隨時隨地知曉智能行業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