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羅森伯格產品經理陳鳳霞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演講羅森伯格產品經理陳鳳霞德國羅森伯格成立公司于1958年,至今已經有58年的發展歷史了,專業致力于數據中心布線領域,以較強的數據中心布線實力獲得先機,率先在國內成功利用數據中心預連接解決方案,連續三年被評為最佳數據中心供應商。在本次北京站的峰會上,羅森伯格產品經...
羅森伯格產品經理陳鳳霞
德國羅森伯格成立公司于1958年,至今已經有58年的發展歷史了,專業致力于數據中心布線領域,以較強的數據中心布線實力獲得先機,率先在國內成功利用數據中心預連接解決方案,連續三年被評為最佳數據中心供應商。在本次北京站的峰會上,羅森伯格產品經理陳鳳霞女士做了主題為“數據中心布線技術發展趨勢”的專題演講。
以下是陳鳳霞女士的演講實錄:
陳鳳霞: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數據中心布線技術發展趨勢”這樣一個主題,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網絡帶寬對布線系統的影響。從這張圖表可以看到,近幾年數據量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看到,數據量每年大概以30%的速度在增長,而我們的布線市場年負荷增長速度大概在15到20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遠跟不上數據量的發展速度,如何解決這樣一個矛盾,答案就是數據中心服務器的虛擬化。
利用虛擬化技術以后,服務商所承載的業務需求會越來越多,并且所有的這些業務是在不同的服務器之間進行動態的切換,也就是說當某臺服務器由于故障的情況下,它所支撐的業務可以自動切換到其他服務器上,這樣就不會影響我們業務的狀況。通過虛擬化技術以后,數據中心可以處理的通信量可以成倍增加,最高比例可以達到15比1的情況。要滿足這樣一個虛擬化技術的數據中心布線是什么樣的情況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在虛擬化下數據中心布線系統單臺服務器支撐的業務量越多,它處于滿負荷工作的一個時間就越來越長,那么它所需求的數據量就越多。同時,我們的業務在服務器之間的動態切換也需要大量的數據流來支撐,所以,對于布線網絡,我們的要求就是必須要滿足低延時、高可靠、以及高帶寬,還有低損耗的要求。
通過虛擬化以后的整個布線不僅僅是它的物理特性發生變化,甚至網絡架構也從傳統的三層網絡向更為扁平的兩層網絡發展。虛擬化技術實際上不僅僅應用在我們的服務器端,甚至在核心網絡也開始思考應用虛擬化技術,也就是說未來的網絡將越來越復雜。
網絡朝著低延時、低損耗的方向發展,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具體布線規劃才能滿足我們這種虛擬化技術的要求?從數據中心網絡的演進,我們可以看到,在將來的發展過程中,首先接入網將越來越多的采用萬兆端口,而在接入網核心交換這樣一條主干的數據中心鏈路上面,4萬兆和10萬兆的以太網將越來越多的被應用,而且4萬兆和10萬兆將以OM3和OM4為主要的傳輸媒介。
剛才談論的是布線的演進過程,現在看一下這是來自國際組織去年在新加坡全體人員會議上對于一個端口的預測,基本從今年開始,我們的萬兆端口將越來越大的被應用,千兆網端口越來越少,同時在2015年的時候,4萬兆端口和10萬兆端口的比例明顯的上升,這樣一個預測同時來自于美國第三方研究機構,它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即在2015年的時候,4萬兆、10萬兆端口所占的市場份額會達到25%。
接下來我們從網絡架構和布線市場的關系來討論一下數據中心布線技術的發展趨勢。首先我們看一下前面講到虛擬化的應用,虛擬化對于我們布線的要求是低延時、高可靠,同時數據中心的單柜密度也是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在新型更扁平的網絡架構將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這個架構下面,我們看一下服務器端的情況,每一臺服務器機柜將單獨部署預連接光纜,傳統的列頭和設備區已經融合,也就是說把我們傳統的列頭已經分攤到每一個服務器機柜區域去,這是我們在服務器端的一個情況。在主配區大量來自于服務器機柜的預連接光纜都在這個地方進行匯集,對于主配區來說,它的布線將會越來越龐大,管理越來越復雜,所以這種高密度、易管理的產品將成為主配線區倍受青睞的產品。
我們再看一下TOR的架構,在TOR架構以后,一些數據中心建設朝著工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例如微軟想采用的這種集裝箱式的數據中心建設狀況。在產業化的數據中心里面,數據中心的部署是以整柜搭積木的方式一個一個進行安裝,現場的布線可能只剩下設備區到主配線區這樣一個預連接光纜的部署。在這樣的總架構下,服務器、端口可能更多的會采用萬兆端口。其實萬兆講了很多,那么萬兆到底有哪些選擇?我們來看一下常用的萬兆端口。第一個是我們過去行業比較熟悉的三種接口,從能耗方面來看,這款設備端口的功耗相對比較高,另外兩款的功耗差不多。難道通過這兩個比較,我們就能說明哪個端口更優越?其實不能,現在我們大概看一下每一種端口它們具體的一個特點,看一下10GBase—CR,采用雙重軸的線纜,優點是延時比較小、功耗比較低,也是符合我們虛擬化的應用的,當然它的缺點這里也能看到,它不能往下兼容我們的千兆網絡,同時支持的距離只有7米,也就是說它的應用場合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再看一下10GBase—SR,優點也非常明顯,功耗延時,包括支持的長度,通過采用不同的光纜,可以支持300米甚至550米,可以適合數據中心里面任何架構的布線。它的缺點,除了我們前面看到的初期投入比較高以外,還有就是不能兼容千兆網絡。10GBase—T的優點就是向下兼容千兆網,它的延時相對高、功耗非常大,不要小看這個功耗,根據一些市場數據,實際上數據中心的日常維護成本里面,超過25%的成本都是用來支付電費的。包括我國工信部也說,在2015年的時候,要讓國內的數據中心PUE值下降8%這樣一個目標。這是三種端口的具體情況。
我們現在來對三種端口做一個小結。我們看一下10GBase—SR的芯片,它的技術比較成熟,還有一個明顯的優點,就是可以實現高密度的光纜,因為它的光纜比較細,包括它的傳輸距離也比較長,一般用于主干鏈路可能超過100米以上的應用。再來看一下10GBase—T,它的優點是初期投入成本較低,兼容性較強,缺點是能耗過高,難以實現高密度的應用。最后再看一下10GBase—CR,它的投入最低,但實際上并不是因為這一點而毫不猶豫選擇它,它也有局限性,線纜相對較粗,所以很難實現高密度的應用,關鍵問題還在于距離這一塊,它通常只能支持7米左右的距離,所以很難滿足整個數據中心全部的應用。
剛才我們大概分享了一下10G的狀況,下面再來看一下作為數據中心主干鏈路的40G、100G的狀況。在40G、100G里,如果是TOR,可能就從服務器機柜直接拉到主配區,或是列頭直接拉到主配區這一段的光纜。圖中是2009—2010年里面所有的預連接光纜的長度,可以看到,100米的長度基本上涵蓋了88%的應用,所以,在40G、100G的話,它的標準實際上有很多,但適合數據中心主干鏈路應用的還是以OM3、M4的多模以及單模光纜為主,做比較后發現,同時要部署40G、100G的一個網絡,單模光纜整體投入成本是采用多模時候的3—7倍。而OM3和OM4可以支持的距離可以分別達到100米和150米,所以利用這兩款光纜基本上可以滿足數據中心95%以上的布線需求。
今天我跟大家主要是探討多模光纜在數據中心的應用狀況,40G和100G的話,分別用四對或者十對光纜來傳輸。下面再看一下需要思考的布線問題,數據中心的壽命一般不超過10年,就是說現在開始部署數據中心的話,也要考慮到10年以后它的應用狀況,所以在做數據中心主干鏈路這一塊的話,一定要有前瞻性的設計。如果采用這種預連接系統,就是我們主干采用MTP到MTP的預連光纜,在當網絡升級到40G、100G的時候,我們直接將配線架兩端的預連接模塊更換成MTP的適配器面板,我們就實現了10G到40G的平滑升級過程,所以說在我們主干這一塊,我們必須要做到一些前瞻性的設計。
前面我是從網絡帶寬和網絡架構這一塊跟大家分享了一下數據中心的一個發展狀況,下面,我來講一講數據中心對布線管理的一個需求。我們看一下,前面已經講到了,就是說在數據中心里面,實際上不僅僅是在服務器上有虛擬化的需求,甚至在我們的核心交換這一塊也開始利用虛擬化技術,使得整個網絡變得越來越復雜,所以管理起來非常的困難。布線系統管理的發展趨勢,就是從傳統布線往智能布線發展,在傳統布線下,一旦出現故障80%以上的時間不是用來排故障,而是用來查找故障,所以從傳統布線往智能布線系統發展是數據中心管理的必然趨勢。
為什么說智能布線系統就一定是未來的布線趨勢?因為智能布線系統可以解決很多傳統布線系統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比如電子化的高效工作單,包括系統圖形化的操作管理,還有LED智能導航等等。這里的LED智能操作導航又是智能配線的核心,什么才叫做智能導航?我們看一下,在配線架不同端口之間,通過LED燈的閃爍指引我們進行跳線連接,都是通過LED的指示來完成的,而不是像傳統那樣我們自己一個個去查找,去看標簽,核對標簽是否正確,在智能布線下這些都不需要,所以說智能管理系統是我們布線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智能布線管理系統比傳統布線管理系統額外增加了一個管理的網絡,這個網絡是完全獨立于我們以太網的,這套管理網絡對網絡安全沒有任何的影響,采用的是雙配線架的架構,其中一個配線架是交換機端口的映射,另外一個是服務器端口的映射。數據中心里面需要什么樣的智能布線系統?高速掃描、快速反應是我們所需要的。為什么,因為智能布線系統不是為了好看,是為了管理,即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正常的業務上,而不是查找錯誤,所以說一旦出現問題,業務還沒有反饋的時候就能夠先發現,因此快速掃描、快速反應是我們需要的。
數據中心要求的是靈活性,如果智能配線以后有很多限制,那對于布線來說,反而帶來了更多的麻煩,所以說智能布線系統的端口應該具備這種靈活性,也就是說可以選擇任意端口進行布線。這種無縫升級的智能布線系統,當我們投入一個布線系統的時候,尤其是智能布線系統,可能并不想一次性把所有的智能布線全部布滿,可能需要分期去做。這種情況下,當要啟用另一部分智能布線的時候,希望在不影響網絡應用的情況下實現升級,這種無縫升級是我們需要的。因為我們所有的智能布線系統引用了有緣的部分,有緣設備的使用壽命跟無緣設備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因為現在無緣設備的質保都是25年,一旦在使用過程或者10年以后,有緣設備出了故障的時候,不希望網絡的狀況下進行維護,所以無縫升級也是必須的。
做過工程的很清楚,在布線的時候環境非常惡劣,不管是灰塵還是有毒有害酸性氣體,這些東西對配線架的端口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在每一個配線架的端口加上這種全密封的防塵門,這個也是我們數據中心里面迫切需要的。
實際上用智能配線的話,尤其是光系統,在密度和智能之間,有的時候很難兩全,智能配線的話,我們這一款產品采用的是72芯的高密度,在智能和密度之間可以做到一個兼顧,采用這款只能配線也可以消除智能和密度兩者之間的矛盾。
前面可能都是一些物理方面的連接情況,這一塊可能是很多做過智能的朋友會比較頭疼的地方,因為做智能布線的話,它的前期施工都一樣,但是后面的導入數據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事情。這種批量導入的方式,采用的都是CAD的或者是矢量圖的方式導入,不需要信息點一個一個去對應,而是通過信息圖自動搜索,這對于我們來說,可以節省80%的工程量,所以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地方。
然后再看一下靈活的管理軟件,管理軟件它可以管理智能的,也可以管理非智能的部分,對于軟件,它可以完全脫離硬件進行操作,是一個雙向可逆的,我們今天有這樣的產品,在現場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體會一下。
最后,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羅森伯格公司,羅森伯格是在全球都有自己的生產基地,它所有的生產基地里面無論是檢驗設備、生產設備,必須要通過德國總公司的認證,也就是說為了確保我們的產品無論是在世界的哪一個地方進行生產,它的質量都是一致的。這個是我們的高精度的測量設備,這是我們生產線的狀況,我們所有的生產設備要么是從德國引進,要么是德國直接批準的設備廠商,包括我們的認證體系也都是全球統一的認證體系,這是我們光纜的生產線。
羅森伯格目前也在積極的參與國內以及國際布線行業的事務,包括國家標準的編寫、白皮書的編寫,以及國際標準的編寫等等。這是我們在做的一些事情,這是羅森伯格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羅森伯格是從1991年開始做數據中心,也是全球做數據中心最早的一個廠家之一,我們所有的預連接光纜,全球最早的預連接光纜的專利就是羅森伯格申請的。這是羅森伯格近期在國內做的數據中心的案例,這些是我們在國外的一些數據中心的案例。
今天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qianjiacom),隨時隨地知曉智能行業天下事!